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拾穗(Des glaneuses)
米勒的「拾穗」裡,以溫潤的筆觸描繪出三位拾穗婦女的農忙情形,同時也透過農民的勞動來傳達出人內在的精神與尊嚴。

晚禱(L'Angelus)
喜愛藝術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日據時代當學生時,有次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米勒的「晚禱」畫作,當大家的眼睛都專注在畫中於田間祈禱的農夫與農婦時,老師卻問:「你們聽到鐘聲了嗎?」這個很具啟發的引導方式,讓許文龍深刻領悟藝術欣賞之美

最近台北好不熱鬧!接連舉辦法國寫實主義的田園畫大師米勒畫展與故宮畢沙羅畫展,對藝術而言,2008年是難得的一年。

首先,來介紹參觀其一的重量級畫展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可能是自己攝影也非常喜愛人文及風景題材,所以對於米勒的田野畫風,尤以描寫十九世紀歐洲農夫的題材感受良多;其中最為大家注意的兩幅米勒畫作「拾穗」和「晚禱」應說最為精采,兩幅畫作深刻地描寫出十九世紀的法國農村生活與當時農民信仰的衷誠,更讓身在現代卻缺乏堅定信仰的我們,感到無比的震撼與感動。

看到這裡,不妨抽個空去看看這個熟悉、卻未曾目睹的曠世鉅作,領略其中的感動。以下附上展覽的資訊與米勒的生平介紹。

展覽名稱: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展覽日期:2008/5/31~2008/9/5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
展覽網站:http://www.udnmillet.com.tw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是法國奧塞美術館首次以典藏的米勒畫作為 主軸所策劃的海外特展,65幅的展品包括米勒的16幅真跡創作,其中《拾穗》與《晚禱》更是首度同時亮相臺灣的藝術重寶!

這項本年度最具質量的展覽,將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自五月底展至九月初,將展出16幅米勒的鉅作,完整陳列米勒30年畫家生涯的各時期作品。也安排展出米 勒同時期的藝術家友人胡梭、柯洛、迪亞茲、德崗等人的作品,還有後輩畫家艾杜安、布荷東、波納、霍勒等人的畫作,共48件,可以窺見,同一時期畫友之間的 彼此影響,更能呈現師生前後輩間畫風的發展軌跡。
柯洛、胡梭、迪亞茲和德崗,都是國人喜愛的畫家,所畫的田園風景,憩靜幽遠,超然於困頓的現實環境,有著水窮雲起的詩意,畫作著重細部寫實風格,和注重空靈的中國山水,畫味稍有不同,卻同樣美麗。作品有的描繪群禽在庭園閒步覓食,有的表現激流收網捕魚,有的是農莊映照潭影的寫生,有的單純聚焦在森林的樹茂葉繁,當時畫家的表現,可說是意境表現 相同,畫作的焦點各有特色,卻共同組合成巴比松醒目耀眼的畫派
而艾杜安、布荷東、波 納、霍勒等畫家,年代稍晚,或許生活環境己有改善,畫作中,趣味漸多。或小牛用力往樹幹磨蹭牛背搔癢,或農民聚聽小提琴邊喝飲料,或頭頂著兼肩抗著農作物 歡慶豐收,或豐收遊行的慶典,或提著滿是鮮奶的少女等等,都成為畫作的主題。畫作篇幅明顯變得更大,顏色表現更艷,是其特色。
米勒恰好生於攝影技術萌芽的年代,照相成為當時高尚的藝術新貴,留下的古老照片,剛好保留下米勒寫生的歷史景像,這次展出的22張老照片,成為畫作實景的參考資料。
回頭看看台灣的農民,以汗水,在艱苦的年代滋養國人,後來,農民的汗水,澆灌出台灣的繁榮進步,醞釀出經濟奇蹟。看到米勒的畫作,可以感受到台灣農民的辛勞,米勒的「拾穗」,畫出撿拾禾穗的婦女,而台語的節儉,竟也叫「撿食」。這次展出,除了提供藝術文化的宴饗,還希望表達對農民的尊敬和疼惜,也希望喚起民眾珍惜資源,養成「撿食」不浪費的好習慣,共同愛惜自然,讓地球永續發展。

關於米勒 尚 -法蘭斯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是19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的田園畫大師,以農民生活的繪畫創作聞名世界。米勒生於1814年,卒於1875年,創作拾穗時,正當法國二次革命之後,民生艱困,卻更激發人民堅忍的毅力,米勒處於風雨飄搖的年代,眼見社會奮力圖存的辛勞,讓他的畫風充滿悲天憫人的精神,他雖是崇尚自然的巴比松畫派代表人物,但除了風景寫生,米勒的作品,比當時的畫家,多了濃濃的人文關懷。

米勒的藝術創作,總是把焦點放在農民身上,風景成為背景襯底,他的作品,表現平凡人物純樸、平實的生活,把農民揮汗辛勞的工作,經過詮釋,昇華為高貴與聖潔。

關於巴比松畫派:
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是巴比松畫派的簡稱,是1830年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此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1840年後這些畫家的作品被合稱為「巴比松畫派」。
巴比松派的主要畫家是強調科學風景畫法的西奧多·盧梭柯洛讓-弗朗索瓦·米勒查理-法蘭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其中盧梭和米勒一生都在巴比松村終老。其他比較後期的有居勒·杜普雷(Jules Dupre)、康斯坦·特羅雍(Constant Troyon)、查理-愛彌兒·查克(Charles-Emile jacque)、那西斯-維吉勒·迪亞茲﹙Narcisse-Virgile Diaz﹚等重要成員。
巴比松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趨向於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資料來源參考:國立歷史博物館、歐洲日報 、Wikipedia

留言